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 > 金洞十四五规划 > 金洞十四五规划
索引号: 4311000030/2021-00350 分类:  
发文机关: 金洞管理区 发文日期: 2021-11-02
名称: 金洞管理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
文号 :    
金洞管理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
2021-11-02           来源: 金洞发改委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金洞管理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2021-2025)

金洞管理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6月

目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基础·机遇·挑战

一、 现实基础

(一)整体经济实力达到新高度

(二)旅游产业发展迎来新局面

(三)生态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

(四)文明建设发展取得新突破

(五)脱贫攻坚任务取得新成就

(六)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果

(七)社会事业建设实现新发展

(八)改革创新举措激发新功能

二、 发展机遇

(一)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机遇

(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机遇

(三)生态文明建设历史发展机遇

三、 严峻挑战

(一)疫情持续的多重消极影响

(二)区域竞争加剧与要素束缚

(三)强弱项补短板任务较艰巨

第二章 总体思路:指导思想·定位·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二、 发展原则

三、 战略定位

四、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发展目标

五、 具体指标

第三章 发展文化与全域旅游

一、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二) “一轴”串连

(三) “一园”总揽

(四) “五区”引领

二、 重点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一)打造金洞生态旅游品牌

(二)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产业链

(三)拓展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空间

(四)着力开发生态旅游商品

三、加强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一)创新红色旅游线路

(二)完善红色文旅融合

四、以“旅游+”带动全面发展

(一)旅游+康养

(二)旅游+新型城镇化

(三)旅游+美丽乡村

(四)旅游+研学教育

五、加快旅游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二)加强旅游营销推广

(三)改革文旅产业体制

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意识形态建设

(二)加强主流媒体建设

(三)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四)推进体育事业发展

第四章 建设金洞特色产业体系

一、大力发展科技环保产业

(一)推动传统工业绿色转型

(二)推动绿色能源发展

二、加快传统林业现代转型

(一)加快发着绿色惠民产业

(二)深抓治理体系现代化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推动农业园区建设

(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三)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

(四)创新农业发展新模式

四、突出抓好新型服务业

(一)做实做强农村电商产业

(二)壮大发展商贸物流产业

第五章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一、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二、打造精美城区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二)推动资源要素配置向农村延伸

第六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 衔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

(一)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二)加强扶贫资产的管理和监督

二、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一)加快建设农林产业园

(二)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推进粮油产业建设项目

(四)推进蔬菜产业建设项目

(五)推进中草药产业建设项目

(六)推进花卉产业建设项目

(七)推进茶叶产业建设项目

三、 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一)强化空间用途管制,联动发展两大产业经济

(二)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村民生活空间规划品质

(三)加强生态底线约束,保护绿色家园

四、 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一)着力引领乡风文明

(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三)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

五、 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引导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六、 促进乡村治理振兴

(一)探索自治可行路径

(二)培养村民法治思维

(三)道德规范与精神引领

第七章 建立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一、完善交通设施

二、修缮水利设施

三、夯实能源基础

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第八章 加强社会保障与社会治理

一、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 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一)积极推进健康建设

(二)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三、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

(一)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二)加强收入分配调节

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二)提升住房保障水平

(三)加强“一老一小”工作

五、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扎实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

(四)推进依法治理体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五)共建共治共享,优化社会治理体系

(六)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七)强化灾害防范,推动平安金洞建设

(八)强化质量意识,建设质量金洞

第九章 建设生态宜居新金洞

一、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一)加强城乡环境治理

(二)严抓生态保护修复

(三)加强社会宣传动员

二、强化生态监管机制

(一)深化环境质量监测

(二)拓展污染源监测

(三)深化信息公开

第十章 强化措施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完善实施机制

三、强化项目支撑

四、加强要素保障

五、健全考评体系

附件:金洞管理区“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汇总表




金洞管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金洞管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金洞管理区委员会关于制定金洞管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取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基础·机遇·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各项工作实现了高质量发展,《金洞管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及46个专题专项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实现,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良好。金洞是以林业与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管理区,由于当前宏观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及自身基础薄弱等原因,面临诸多挑战。直面挑战,抓住机遇,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正是金洞管理区未来五年的主要担当与使命

一、现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在国外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和挑战下,金洞管理区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三大攻坚战、深化改革、民生实事等取得新进展,实现经济稳步提升、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从经济发展整体来看,金洞管理区的GDP持续保持了8.5%的稳步发展势头。

(一)整体经济实力达到新高度

金洞管理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16到2020年年均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年均增幅8.9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14.5%;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幅10.8%,低于规划的12%的1.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9.8%。三次产业结构:2016年34:32.64:33.36,2020年27.81:32.2:39.99。第一产业比重稳定在30%左右,服务业比重有所上升。全面小康总实现程度:2016-2020年,实现程度从86.7%到100%,年均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调查失业率5.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3%;城镇生活垃圾处置率90%;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85%。

(二)旅游产业发展迎来新局面

十三五期间,金洞始终将全域生态旅游作为生态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金洞管理区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提质升级了金洞漂流、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白果市红色旅游景区等老品牌,建成了楠木主题公园、金洞国家森林公园、玉苑天成生态园、金洞花海、楠木康养特色小镇、牛头山游客接待中心提质改造、玉苑天成生态园(睿击俱乐部)等旅游景区、景点。加强旅游线路标识标牌标准化建设、旅游厕所提质改造等一批旅游项目,还建成了小金洞美丽乡村等8个星级乡村旅游景点和小黄司河村等3个旅游扶贫项目,其中楠木主题公园成功创建3A级景区,楠木康养特色小镇被纳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一批特色小镇试点。金洞旅游从金洞漂流的单一体验式旅游向体验、休闲、康养等多种形式扩展。旅游招商引资工作捷报频传。2018年,建成准三星级旅游饭店——金洞生态酒店,并通过社会资本承包的方式正式对外营业;2019年,楠木湾畔民宿建设完工,并与祁阳故乡缘餐饮集团签署了经营协议;2020年,与中惠旅签署了全域旅游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与湖南金洞之旅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署了三公垒瀑布开发合作协议。依托金洞管理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按“企业+原料基地”的模式,农业产业高效发展;将旅游业单一“吃住行”模式向“吃住行游购娱转型,实现“从粗到细、从小到大”向“从有到优、从优到精”转型升级,使全域旅游发展迎来了新局面。

(三)林业治理保护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超额完成发展目标。全区累计造林面积15.4万余亩,活立木蓄积量增长到2020年的377.7万立方米,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9.3%。全区新造或者改培以楠木为主的珍贵树种面积近3万亩,珍贵树种培育总面积接近10万亩,珍贵树种培育经验通过中国珍贵树种学术研讨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场圃总站举办的场长培训班等渠道向全国推广。近年来,在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立足资源禀赋,逆势而上,攻坚克难,林业治理保护迈出坚实的步伐,结出了一串串硕果。金洞管理区已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四大示范林场”“全国科技兴林示范林场”“全国百佳林场”“全国十大标兵林场”“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履行《国际森林文书》示范单位”“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示范林场”“全国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中国楠木之乡”和“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等10余个国家级生态品牌。

(四)文明建设发展取得新突破

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开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重点文物、古建筑群、红色旧址等文化遗产遗迹进行保护性修缮。围绕“文化惠民”理念,对全区乡镇文化站及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全面的提质换档。建成管理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文体活动中心,实现全区文化资源共享。全区乡镇文化站已经实现100%的达标率,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七个一”达标率为91.1%,数字化建设全面铺开”,成功申报白果市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保护好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着力加大对白果市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的修缮和保护。出台相关政策,督促全区优秀单位开设了“道德讲堂”,按“十个有”进行建设,按“七个一”流程开展活动;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建立了完善的道德模范帮扶政策。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区直直属单位和乡镇开展学雷锋主题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在敬老院、各中小学校等单位开展敬老助老、关爱孤残、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

(五)脱贫攻坚任务取得新成就

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关键指标,截止2020年11月,全面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建档立卡贫困户5372户19351人实现全面脱贫,2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零辍学”和教育助学奖补资金“不遗漏,全覆盖”。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1490户5250人和危房改造2624户的目标任务,实现“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的总体目标;农村饮水安全进一步巩固,“有水喝”到“喝好水”的全面提升;产业带贫益贫效果日益凸显,全面推行“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和“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户户有项目、人人得实惠”;自然村水泥路覆盖率100%,农村客运和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健全;通讯设施进一步完善,信号盲区基本消除;贫困村农家书屋配备齐全,并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广播电视“户户通”全部安装并投入使用,贫困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显著提升。

(六)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新成

淘汰落后产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城镇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镇空气质量优良率92%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81%;绿色生态旅游发展迅速,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生态宜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卫生厕所、村容村貌治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投资600万多元,完成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第一期工程,现全区28个村(居)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正在规范化运行。区财政每年投资运营服务资金约500万元,金洞城乡人居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存量垃圾填埋场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生态治理工程300万元。投入5300万元完成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区推进项目,总投资5600万元的金洞污水处理厂项目已完成了一期工程并调试运营。

(七)社会事业建设实现新发展

1.教育事业不断协调发展。“十三五”期间,推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全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对小金洞中学等8所中小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进行了改造,改善了办学条件。完成了全区10所中小学校的“智慧教育”建设,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得到了质的改善。持续推进城乡学位建设三年攻坚计划,已完成凤凰乡中心小学新建设教学楼工程并于2019年9月投入使用。2.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完善升级。计生服务站项目建设覆盖率100%。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改造升级稳步推进;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政策;完成健康扶贫管理系统与“一站式”结算对接,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大病保险补偿标准起付线降低50%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一站式”结算工作,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扶贫特惠保、民政大病救助、医院减免、政府兜底保障方案政策实施一次性结算操作。3.基层治理工作成效显著。规范、完善网格,做到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区、乡、村综治中心、网格中心人员和职责全部明确到位,完成了全区45个村三级综治视联网建设。2016年以来启动了全区“雪亮工程”建设,共安装高清摄像头350个。目前,全区一类视频监控全部联网,重点防控单位、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路口等重点公共区域覆盖率100%。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各乡镇全部实现综治视联网的互联互通。

(八)改革创新举措激发新功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减费降税,服务实体经济,取消、降低、放开一批经营性收费。积极贯彻落实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对区住建局环卫包干经费等16项专项资金开展了重点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对区住建局等9个部门开展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深入开展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公共文化、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成效显著,将分场与乡镇政府分开,分场实现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林业项目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将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由公安分局调整至林业局,进一步健全了林业工作管理体制和森林防火管理体系;全面完成集体林权改革,激发了林农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金洞管理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三五”时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旅游业发展较缓,全域旅游格局有待完善;金洞管理区区级行政区划权力与权益还未对等;国有林场改革历史遗留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收入水平不高;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建设进度缓慢;城市面貌有待改善,教育、卫生、住房、公共服务等民生事业发展与群众的期待差距较大;发展环境仍待优化,服务效能有待提高。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地缘新特征、新变化、新形势,金洞管理区的发展也有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

二、发展机遇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要战略决策,为金洞管理区经济转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绿色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争取政策支持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机遇

“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刺激国内消费是必然选项,加快以文旅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扩大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旨意的文化与旅游消费是大势所趋。“十四五”时期,金洞管理区应立足国内大循环,把满足国内文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金洞漂流、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楠木之乡等品牌优势,着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康养、农林观光产业,为全力发展多业态旅游业提供重要的机遇;在生态旅游热潮兴起的背景下,国家旅游局提出2020至2030年将是中国旅游的黄金发展期,生态文化旅游需求将大量涌现。这为金洞管理区开发利用原生态环境,挖掘利用文化资源,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带来更大的人流量,为形成聚集效应带来了机遇,成为金洞管理区发展加速的推手;在文旅融合的政策背景下,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围绕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目标,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体验导向型文旅新场景革命,深化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必将带来金洞管理区生产方式创新、消费潜力激活、市场要素整合、生活方式改变,带来新的活力,让经济社会展现新气象。

(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机遇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针对“三农”领域提到,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全会强调,“十四五”时期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为金洞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有利于解决目前金洞各村资源要素缺乏的现状。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人才不断涌现,为金洞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保障。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推动金洞全面现代化进程。

(三)生态文明建设历史发展机遇

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通过国有林场改革,国家对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加。随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不断完善,林业发展改革等潜力和红利将不断释放。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其中。《湖南省森林康养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通过建设绿色、生态、多样化的森林康养基地,打造产业品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推进林业、旅游业、中医药等健康服务要素的融合发展,引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方向。这些政策将成为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的制度保障,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十四五”时期,这些重大政策持续发力为金洞管理区十四五发展中林业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等带来重大机遇。

三、严峻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处于“两个大局”的历史交汇期,国内外环境经历着深刻变化,新发展阶段是危机并存,在总体形势向好的同时,金洞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疫情持续的多重消极影响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从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对经济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冠疫情可能长期持续的特殊时期,金洞的旅游业以及服务业,较易因疫情受到影响。

(二)区域竞争加剧与要素束缚

随着我国区域战略的深入实施,近年来国内已基本形成以京津冀、江浙沪、东南沿海、云贵川、大西北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周边诸多省份及城市群旅游业也在迅速深入地发展,且金洞管理区在国内旅游的大格局中并没有明显优势。在湖南省内,东北面的长株潭、西北面的张家界、南面的郴州与东面的衡阳都对各自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部署,新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不断涌现,也给金洞管理区旅游业开发带来了竞争压力。

(三)强弱项补短板任务较艰巨

金洞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社会保障建设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城市辐射力较周边区市严重不足,生态环境保护有所不足,公共卫生、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灾难防护能力亟待强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尚未完成,民生短板仍待补齐。

第二章总体思路:指导思想·定位·目标

基于“十三五”发展基础,积极对接省市战略部署,结合自身条件,明确“十四五”总体发展思路、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全面推进金洞管理区高质量发展。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三高四新”,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改、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人才优先,交通先行”,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开放活区、科教强区”,保持发展定力,突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以建设森林康养为载体,“夯基础、强产业、谋福祉”为总抓手,加速建设“开放、富裕、健康、美丽”新金洞,奋力打造“大湘南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国楠木创新之都、中部生态康养后花园”。

二、发展原则

生态引领,绿色发展。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可持续,创造金洞省级生态示范区。开创“国有林场的制度改革与开放发展新模式”,把握湖南“全域开放”带来的新机遇,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优化布局,科学发展。统筹谋划、合理布局,科学合理定位产业发展特色与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产业发展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破除同其他地区的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走差异化、特色化和专业化产业发展道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稳民生事业发展,加大公共事业投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公共资源的公平性分配。持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福祉,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充分实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建设区强民富的幸福金洞。统筹协调好金洞管理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着力调整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更好发挥区城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各领域稳定发展。

三、战略定位

依据自身优势,明确未来五年发展定位。

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保护与规划在先,经营开发在后的原则作为开发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依托金洞管理区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和“金洞国家森林公园”“金洞漂流”“秀美金洞”等旅游名片,紧紧把握湘南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打造金洞生态旅游品牌,建设旅游产业链。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中,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其他配套发展,结合特点,进行统筹规划,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景点。

中部生态康养小城。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林业供给侧改革,培育林业新业态。以构建森林康养产业体系、培育森林康养新生业态、提升森林康养发展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森林康养的发展质量与综合效益,大力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加速生态文旅产业发展,完善养老医疗体系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健康城,把金洞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幸福城,打造中部地区的生态康养小城。

特色鲜明的楠木康养小镇。坚持高质量谋划,立足金洞管理区承接康养产业的天然优势,重点建设康养产业。结合楠木康养中心、楠木饮食文化中心、楠木博物馆等打造中国康养品牌名牌,形成高端产业,力争将金洞打造成为“中国楠木创新之都”,争创省级生态功能区、中部楠木康养小镇。

四、发展目标

围绕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目标,今后五年金洞管理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一)总体目标

2025年,金洞管理区省级文化旅游示范区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高效互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更加美丽。融入大湘南发展格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湘南文化旅游创新的先导区,成为生态承载力和产业吸附力强的湖南先进管理区。

(二)具体发展目标

1.显著提升金洞综合实力。在2020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59万元的基础上,均同步保持5%的增长速度,到2025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力争达到约87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在2020年5330万元的基础上,保持5%的增长速度,到2025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达到约6800万元。

2.不断提高金洞开放水平。到2025年,累计引进项目20个以上,引进外资1000万美元,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内外资30亿元以上,进出口总额达1.0亿元。立足于金洞管理区地区优势与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周边地区,加快文化旅游、药材等产业链建设,进一步实施“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在新发展阶段,坚决把发展产业作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载体,把优化环境作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根本保障。力争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食在金洞、游在金洞、养在金洞”的亮丽品牌。

3.持续改善金洞民生水平。2025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就业稳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2025年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00元与62000元;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25年实现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达到100%。公共文化投入大幅增加,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巩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做好社会保险扩面政策宣传,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落实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缴政策,实现建筑、交通、水利等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100%,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工作,民生得到切实改善。

4.促进金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生态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能源使用效率显著提高,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旅游业、林业、林下经济产业与生态农业,打造一系列的城市公园群落,支撑金洞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生态重点区”。

五、具体指标

金洞管理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长[累计]

属性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8

-

9

预期性

2

全员劳动生产率増长(%)

-

-

7

预期性

3

固定资产增长率

10.5

-

11

预期性

4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

-

55

-

预期性

5

对外贸易依存度(%)

6

10

-

预期性

6

地方一殷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

4.8

6.5

-

预期性

7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1

49

-

预期性

创新驱动

8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

-

>20

预期性

9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

-

预期性

1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例(%)

-

-

-

预期性

民生福祉

11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増长(%)

7.4

-

9

预期性

12

城镇调查失业率(%)

6.0

<5.5

预期性

13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8


11.2

约束性

14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2

1.8

预期性

15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98

预期性

16

每千人口拥有三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0

4

-

预期性

17

人均预期寿命(岁)

78.9

79.5

-

预期性

绿色转型

18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完成市定目标

约束性

19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完成市定目标

约束性

20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5

约束性

21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22

森林覆盖率(%)

85.92

87.5

约束性

安全保障

23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0.5

约束性

24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标准煤)

3.97

12

约束性

25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33】

约束性

第三章发展文化与全域旅游

聚焦省级旅游示范区发展目标,着眼生态康养小城发展定位,突出文旅融合和改革创新两大路径,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品牌,坚持生态立区、旅游强区,使文化旅游业成为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发展具有金洞特色的区域经济,助推金洞弯道超车。

一、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坚持“一域四化”总体要求,整体构建“一心支撑,一轴串联,一园总揽,五区引领”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一) “一心”支撑

以金洞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加快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建设,构建集旅游交通、智慧旅游服务、休闲度假服务、行政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与旅游服务基地。引进建设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发展质量。

(二) “一轴”串连

“一轴”是指全域休闲旅游轴。以白水河沿河风光带为主轴,把木牛二级公路打造出最美公路,贯穿其南北的楠木湾民宿打造成金洞最美民宿;围绕全域休闲旅游轴两侧形成相对完整独立又联系紧密的白水河生态旅游发展翼;整合旅游资源和设施,形成楠木湾民宿——睿击俱乐部——金洞小黄司河漂流—湖南金洞国家森林公园三公垒瀑布群景区旅游大环线;以S227为车行路交通骨架、金洞镇为交通中心,串联各个重要旅游景点,提升车行交通便捷性。规划三大组团环线,串联起本地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等旅游产品,联动四大功能片区,盘活整个金洞旅游。

(三) “一园”总揽

“一园”指金洞旅游产业园,范围包括金洞镇境内及金洞国家森林公园、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楠木主题公园等区域,将整个金洞的旅游优势产业形成总揽旅游产业发展全局的产业集群

(四) “五区”引领

“五区”是指:森林峡谷体验区、户外运动拓展区、温泉休闲度假区、白果市高山避暑区、红色文化体验区。

森林峡谷体验区:以牛头山为核心,依托金洞漂流和金洞国家森林公园、三公垒瀑布群,打造森林峡谷体验区;以生态旅游为核心吸引,借助生态观光体验提高综合效益。

户外运动拓展区:以玉苑天成生态苑为核心,沿金白河两岸两条公路打造户外运动拓展区,建设山地拓展运动基地,开展青少年户外拓展、团建、山林马拉松、山地自行车运动等;打造相融于山林之间的运动空间,广泛开发滨水、沿山的运动区域,以户外运动实现游憩多元化。

温泉休闲度假区:以楠木主题公园为核心,依托楠木湾畔、温泉酒店等项目,打造温泉休闲度假区。开发养生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构建以楠木康养为特色的养生休闲示范基地。

白果市高山避暑区。充分挖掘白果市海拔高,资源条件好,夏季气候凉爽的优势,依托白果市现有的银杏树林,规划避暑山庄,并在夏秋季节开展一系列消暑活动,打造消暑旅游的全新品牌。

红色文化体验区。片区将红色、古色、绿色相结合,打造多色文化体验区。以白果市红军烈士陵园、苏维埃旧址为核心吸引点,将瑶族文化、饮食文化融入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打造集红色文化体验、重走长征路、历史风情观光等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体验休闲综合体。

二、重点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十四五”时期,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金洞特色,打造金洞生态旅游品牌,着力开发生态旅游商品,加强相关宣传,续写金洞生态旅游发展新篇章。

(一)打造金洞生态旅游品牌

1.打造森林康养龙头品牌。立足生态旅游做文章、下功夫,有序推进金洞国家森林公园保护性开发,以山水为主题,进行整体打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建设好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建成集生态保护、生态观光、森林康养、科普教育、休闲度假、户外拓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国家森林公园。重点建设好:三公垒景区、将军岩景区、冷水源景区、金洞漂流升级、葫芦岐景区、小黄司河上段沿河风景区。

2.加快全域旅游项目建设。将金洞景区打造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并将景区打造成全国闻名的度假型景区、研学基地和康养基地。按国家A级景区标准和要求,争取创建一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即将楠木主题公园申报4A级景区,将三公垒瀑布群景区和金洞漂流申报3A级景区;十四五期间大力推动中惠旅全域旅游战略合作项目、金洞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景区建设项目(三公垒瀑布+金洞漂流提质)、金洞楠木主题公园(3A景区)扩展项目(规划四季养生谷、楠木种植体验区、美丽乡村产业园区、休闲康养娱乐区)、金沙滩露营与娱乐基地、金洞度假温泉开发项目(建设“温泉休闲中心、会议度假酒店、休闲商业街区、运动游乐项目和温泉养生地产”五大核心功能板块;建设“温泉休闲中心、会议度假酒店、休闲商业街区、运动游乐项目和温泉养生地产”五大核心功能板块)、万宝山养生度假区、金洞楠木康养小镇建设等5个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猛江河湿地公园接待中心、游客集散中心、金洞国家森林公园接待中心,加大对全域旅游项目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景区的接待能力。

(二)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产业链

推动以“美味金洞”为代表的特色旅游食品发展,打造“舌尖上的金洞”,撬动地方“味蕾”。结合金洞管理区旅游空间整体布局,引导组团发展特色住宿,围绕红色文化组团,打造面向大众的红色文化主题景点;围绕高山度假组团,依托高山资源及水库资源,打造独具高山度假特色的主题住宿,构建结构合理、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住宿设施体系。发展“夜经济”,增强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体验感,满足旅客夜间娱乐需求。打造旅游商品电子购物平台,推广销售金洞本地各类型的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特色美食产品等,丰富金洞旅游商品购买渠道。推进商贸节事、会展活动等商务政务旅游设施开发,开发会商旅游产品。打造“闺蜜游”“家庭游”等项目,充分实现“商、养、学、闲、情、奇”的旅游新追求。

(三)拓展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空间

着力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重点推进森旅、体旅、农旅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业态、新产品。

1.推动森旅融合拓广度。以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依托,开展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健身养生、文化教育等旅游活动。推进“晒北滩”“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产品的建设,打造以太极文化养生度假村为重要节点开发养生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依托金洞温泉,打造温泉休闲度假区;依托国家森林公园、金洞国家森林公园三公垒瀑布群等自然生态资源,依托森林氧吧SPA及多样森林步道等项目,构建养生的户外桃源;构建以生态养生为特色的湖南省生态养生示范基地。

2.推动体旅融合增亮色。依托山地旅游资源、河流旅游资源,发展户外拓展运动及淡水旅游产品。依托牛头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强景观塑造与休闲氛围营造,打造相融于山林之间的“未来体育运动”空间。举办攀岩、登山、牛头山户外挑战赛等活动项目,开展山地自行车、越野跑等大型户外竞技比赛。利用S343及各村级道路串联形成旅游慢行路交通网。广泛开发滨水、沿山等绿道骑游产品,引领低碳旅游新时尚。

3.推动农旅融合显特色。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游览消费,围绕“产业打底、旅游增收”的思路,促进传统农业提档升级,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金洞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打造农业观光、劳作体验、农产品消费、乡村住宿相结合的绿色品质体验农业示范区。通过深入挖掘金洞特色农副产品资源,按照休闲农业旅游要求,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休闲农业园、休闲果园、生态农庄等,走“以旅促农、以农兴旅”的生态发展之路。

4.发展新文旅融合产业。积极探索和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按照国家、省、市精神,将乡村旅游建设与美丽乡村和扶贫帮困三种类型的村庄结合起来,整合资金,多元投入。发展高山茶园—小金洞野生茶、白果市有机稻、高山蔬菜等高效农业。“十四五”时期,继续推进建设小金洞野生茶旅游区茶田观光、茶事体验、养生保健、休闲度假、自驾体验等项目,着力建设发展以下三大区:有机茶园生产观光区、古道山谷探险猎奇区、茶主题农家乐体验区和金洞高山度假田园综合体验休闲旅游区。

(四)着力开发生态旅游商品

立足金洞特色,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与生态旅游资源相整合,真正打造属于金洞自己的生态旅游农产品。

1.挖掘产品自身特色,做好商品定位。打造一批金洞特色生态旅游农产品。在充分挖掘产品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拍摄、产品包装等方式对每一种生态旅游农产品进行精细化打磨定位,多角度、全方位打造“金洞特色生态农产品”。

2.挖掘生态文化,拓宽生态旅游商品的内涵。要充分利用生态旅游文化的方方面面内容,拓宽金洞旅游商品的内涵,突出金洞管理区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舜文化等历史文化特色,把作为金洞瑶族的民族特色产品瑶族绣品等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挖掘、展现和发扬。突出民族风格,体现地方特色。

3.创新营销手段,提升品牌优势。从广告、宣传册、促销等方面入手,举办讲座,向消费者推介金洞生态旅游商品。从商品的设计、包装、组合以及定价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提升商品的品牌优势,利用网络营销、共生营销等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通金洞生态旅游产品的电商渠道,形成商品开发产业链,加大对目标市场的精准营销力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圈,提升品牌优势。

三、加强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利用金洞便利的交通路网优势,把名山名水、长征遗址、古城古镇等“多点”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创新红色旅游线路。将山水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打造成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省级红色旅游目的地。

(一)创新红色旅游线路

把握利用好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烈士陵园——长征党性教育基地这一旅游线路。发挥红色主题教育基地的集群效应,基于金洞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创新开展红色旅游活动,有效地展示长征遗址及周边自然和人文景观,扩大知名度,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加快革命旧址景区融入市场经济的活动中。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依据国家有关标准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争取把长征遗址打造成为金洞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精品旅游线路,把长征遗址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形象生动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完善红色文旅融合

1.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彰内涵。深度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将文化创意融入旅游开发,打造特色文化体验、特色文化活动、创意旅游商品,实现历史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结合境内红军长征路线上的遗迹遗址,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2.加强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密切联系革命旧址地区的实际情况,注重塑造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科学文化和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游览主题,注重长征遗址资源“独特、真实、价值”的保护、培育与发掘,注重和社会经济、城乡建设、区域交通、旅游、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衔接。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以事感人、以情动人;进一步加强党史研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继承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凝聚红色力量。

3.完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发展。完善白果市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红色展馆及党性教育教室的基础设施建设,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升级改造。在凤凰乡白果市片建设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及其它景观设施形成即“一心一园、一路一带、一区八景”四个主体红色旅游区、八个“精品景点”为主体的“全域旅游体验园”。

四、以“旅游+”带动全面发展

大力推进实施“旅游+”计划,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资源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构成全区发展新动力。

(一)旅游+康养

1.推动“旅游+康养”,着力研究培育康养经济。通过建设绿色、生态、多样化的森林康养基地,打造产业品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推进林业、旅游业、中医药等健康服务要素的融合发展,引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方向。创建“国家休闲林业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星级休闲农庄、休闲农园、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研学旅游基地、特色民宿、特色旅游村镇、星级乡村旅游区()和精品线路,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村镇、园、农庄)。充分利用好小黄司河村、中棚村等移民搬迁生态保留民居,结合旅游规划发展特色民宿产业、养老项目,发展农耕文化、加工体验、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推进潜龙湖养老项目,争取到2025年,建立覆盖全的森林康养服务网络,以大健康服务产业为引领,进行综合区域开发模式,融合旅游、文化、体育、养老、教育产业,延伸大健康产业链,形成幸福产业集群。在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同时,推动金洞管理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树立全域旅游理念,构建城乡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带。

(二)旅游+新型城镇化

推动“旅游+新型城镇化”,培育统筹城乡发展新动力。金洞管理区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具有旅游开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双重价值。有机融合旅游发展理念和城镇建设理念,优势互补,打造具有金洞民族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的旅游特色小镇。整合金洞现有空置房产资源作为旅游接待的基础配套资源补充,积极培育民宿、汽车旅馆、房车营地、船屋、树屋、客栈、度假公寓、青年旅舍、集装箱旅馆等多样化住宿新业态,鼓励融合金洞文化特色打造住宿环境,以住宿新业态撬动旅游体验升级,提升城镇旅游承载力。引导鼓励小微企业在旅游、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等方面创新业态,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不断培育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旅游+美丽乡村

推动“旅游+美丽乡村”,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新名片。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旅游的基础工程,以打造景点、景观、景区为目标,把美丽乡村建成生态家园、绿色田园和休闲乐园。以“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为引领,以乡镇所在地、重要景区、主干公路沿线及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打造一批“秀美村庄”,逐步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格局。大力整治农村环境,重点实施“三化一改”工程,整体提升村庄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三点合一”为抓手,开展综合试点,打造“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升级版。推进“全域旅游+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创新适合本地发展的旅游项目,激发村民共同参与,激活集体资源效用,集合村民力量共同维护全域旅游环境,让村级集体经济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四)旅游+研学教育

推动“旅游+研学教育”,促进金洞文旅教育新发展。研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学活动,金洞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为“旅游+研学教育”提供了丰厚资源。合理利用规划金洞管理区旅游研学资源,扎实推进“金洞管理区文化馆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基地。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借势研学,依托教育,大力推广乡村传统民俗文化,促进金洞旅游业、教育教学以及文化事业有效联动发展。

五、加快旅游业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加强旅游营销推广,改革文旅产业体制机制,推动金洞旅游产业迅速壮大。

(一)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提高景区服务水平。加强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培训,保障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康体健身、水上游乐、钓鱼烧烤等项目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让游客能够有更好的体验,充分体验农作物生产全过程。完成城乡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改造。新建金洞城区中心批发市场,满足游客购物需求。

提升旅游景区监管。加强旅游市场诚信建设,推进旅游市场规范化,推进公共服务便民化,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培育旅游专业人才。注重旅游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在职业中专和专科院校专门开设旅游专业班,开展相关培训,为景区和酒店培养输送专业人才。注重旅游安全工作。完善制定旅游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单位职责,并深入细致建立台帐。

建立综合商业规模区域。定位于餐饮住宿和休闲服务功能,积极发展餐饮业和休闲娱乐业,配套建设一批有档次的酒店、特色餐饮、歌厅、酒吧、茶社、书屋等休闲娱乐项目,形成旅游休闲功能区。重点建设凤凰大道和西区商业街服务业集聚区,提升我区的服务业总体水准。

(二)加强旅游营销推广

主动“走出去”营销,借助政策优势,对接大湾区战略,深入开展宣传推介活动,积极参加各类招商会、旅行社营销会、博览会等强化营销推广。健全新信息平台营销,完善提升金洞管理区智慧旅游系统,开展信息发布、网上预订和网上销售,利用新媒体开展微营销。

积极开展合作营销,主动融入粤港澳旅游圈、泛珠三角旅游圈、长株潭旅游圈、大湘南旅游圈、大湘西旅游圈等,开展旅游合作,建立旅游联盟;加强与国内知名旅行社合作,主动融入知名旅行社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与知名旅游媒体合作,开展营销推广。

着力“请进来”营销,邀请旅游企业、旅行社、知名专家、新闻媒体人等社会各界人士,来金洞考察,为金洞宣传,提升金洞管理区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改革文旅产业体制

1.推进市场管理运营改革。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围绕运营主体、资产归集、人员配备、管理授权、员工绩效等方面,创新完善“文旅广体局+旅发中心+国有控股旅游企业”管理体系。成立金洞旅游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管理标准和自律机制,强化旅游协会的行业指导、自律、维权等功能,不断完善旅游功能要素的市场主体

2.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完善旅游项目“领导联系人”制度,强化旅游人员绩效考核,出台《金洞旅游行业管理办法》,完善“公司+社团”管理和运营模式。完善旅游政策保障,优化投融资体制,完善上争资金机制、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增长机制、资金统筹使用机制、旅游投资“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多方投入机制,推行以奖代补,激活民间资本,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刺激新媒体平台投入,全面强化旅游项目和旅游运营招商;完善土地政策,推进“多规合一”,强化土地流转,优先旅游用地,加强旅游用地服务监管;强化人才保障,建立完善旅游人才培训、发展和服务标准化体系。

3.强化政策保障。建立党政统筹、部门联动的全域旅游领导协调机制,深入推进金洞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确保运行有效。将旅游业定位为金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综合性支持政策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得到具体体现,并取得实效,旅游发展资金达到规模并到位。在既有基础上继续完善旅游业相关政策文件,健全旅游产业发展绩效管理考核体系,进一步明确旅游发展主体的责任权

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践行新发展理念,促进金洞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弘扬先进文化、壮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弘扬文化事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提高体育建设,提升公民身体素质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重塑金洞文化和人文精神。深入发掘经世致用、传道济民、实事求是等湖湘文化精神特质和思想内涵,积极推动优秀金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意识形态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全民道德文化素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文艺,不断满足全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凝聚全区人民精神力量。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和思想文化工作,支持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发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要庆典、重大礼仪活动和公益广告对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守正创新,筑牢意识形态领域思想阵地。

(二)加强主流媒体建设

强化“两微一端”建设,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形成健康舆论导向,积极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开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活动,净化网络环境。

(三)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坚持走文化创新之路。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重点文物、古建筑群、红色旧址等文化遗产遗迹进行保护性修缮。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将属于金洞特有的文化与时代精神、外来文明成果有机融合。依托金洞红色文化底蕴,将“红六军团西征——永州转战旧址——白果市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和“红六军团西征——永州转战旧址——白果市红六军烈士陵园”打造为国家长征文化公园、红军长征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挖掘和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

(四)推进体育事业发展

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行动,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城市与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统筹规划金洞管理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科学化、标准化。推进村级(居委会)小文体活动室项目与五人制足球场项目建设,以仙人岭公园和新建管理区中学为支撑建设金洞管理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室内篮球场、室内羽毛球馆、足球场和娱乐休闲场所。以金洞—牛头山老公路为主体建成山地自行车赛道,开展户外体育运动,打造金洞运动品牌特色。全力抓体育事业,提高公民身体素质。努力打造百姓“30分钟健身圈”,依托三公垒景区登山步道工程、环金白河沿线休闲健步道工程和仙人岭公园打造体育特色小镇,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群众体育锻炼意愿。支持、规范、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管理运营体育场地设施,提高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体育产业支撑作用,推进体育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

第四章建设金洞特色产业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改革促动、开放带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着力调结构促升级,构建产业转型发展新体系,建设活力新金洞。

一、大力发展科技环保产业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环保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创新领域,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一)推动传统工业绿色转型

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规模、效率、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企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促进传统工业生态化。

1.促进采矿与矿产资源加工及回收业转型。采矿业方面,依以绿色、安全、效率为基本目标,推动银山矿业和众鑫矿业等企业根据矿体赋存特征优化采矿方法,提高采矿回采率,降低贫化率;以“设备大型化、自动化和现代化”为理念,提升选矿技术装备及自动化控制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严格落实环保要求,加强生态修复和恢复,建设绿色矿山。推动牛头山矿业加工园区建设,完善配套强弱电、消防、给排水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推动木材加工业升级转型。支持木材加工行业创新生产工艺,加快向规模化、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降低木材消耗率,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行业盈利水平,增强环境保护能力,推动行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二)推动绿色能源发展

确定以风电资源为依托的能源产业项目。在重点布局新能源产业,在白果市风电场项目(一期)年底50MW发电基础上,尽快实施白果市风电场50MW项目(二期)和晒北滩片100MW风电项目。推进晒北滩片区风电开发项目,在金洞城区和四个乡镇配置充电桩,城区天然气管道等新能源设施项目。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中切实防止落后产能的转移和低端产业的引进,深入推进节能降耗,着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控制能源消耗总量,降低能源消耗强度。

二、加快传统林业现代转型

围绕建设生态强区的总目标,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始终突出生态保护修复主业、林业资源监督管理主责,着力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有金洞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资源质量显著提升,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承载力全面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加强,产业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

(一)加快发着绿色惠民产业

“十四五”期间计划造林2.5万亩,珍贵树种种植比例达到50%以上,封山育林4万亩,珍贵树种建设面积总规模达到12万亩。

1.大力发展竹木产业。在现有竹木加工产业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再引进1-2家有规模、有先进技术、能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的竹木加工企业落户金洞,做精金洞竹木产业品牌,丰富产品种类,着力延长产业链,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2.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对接市场打造林药、林禽林畜、林菌、林果、林草、林特产品等多类型林下经济产业体系;在鱼窝湾生态产业园的现有基础上建设一个集育苗、种植、科研、教育、推广示范为一体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3.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以凤凰乡和金洞镇等苗木主产区为主,因地制宜发展绿化苗木、木本花卉等特色种苗产业,积极培植一批苗木生产专业村、专业户,大力推广轻基质容器育苗等新技术,提高苗木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打造优势品牌。

4.完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有效增加科技在林业生产中显示度和影响力,建立健全林草技术推广队伍,加大与省林科院、林科大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林木良种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培育、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木竹材和林化产品加工利用等领域的新技术推广与示范,满足国家储备林建设、林业外资项目、珍贵树种培育、花卉苗木产业等科技支撑需求,着力加强科技示范和技术服务“十四五”期间建设林业科技推广项目1-2个。构建“智慧林业”系统,不断提升林业信息化水平。

(二)深抓治理体系现代化

完善制度体系。全面落实“林长制”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障有力”的保护管理新机制;坚持森林分类经营,完善森林经营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以森林经营规划和方案为基础的资源管理机制;健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坚持用严格的制度、高效的手段保护发展林业种质资源、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严管公益林、天然林和国有林业资源,进一步放活集体人工商品林、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材料林和竹林的采伐利用管控;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完善湿地保护成效奖惩机制,制定湿地负面清单,全面加强湿地监管;加大林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定向委培、跟班学习、专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培养林业专业技术人才50人,其中林业高级工程师5人。

完善保障运行机制。保障集体林权改革成果。按照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要求保障集体林权改革成果。创新林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充分发挥集体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进集体林权规范有序流转,促进集体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林业法律援助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不断完善和提升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营造优美环境,使国有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森林的生态景观服务、林产品供给和碳汇能力明显提升,森林经营支撑体系基本建成,林道、森林管护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完善行政审批和执法监督。加快林业部门职能转变,进一步规范和改革林业行政审批行为,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减少林业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督及考核问责。逐步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人员培训,配备林业部门执法办案的设施、设备,提升林业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严厉打击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提高林业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水平。

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国土绿化,充分利用国家林业融资政策,并引进欧洲投资银行湖南森林提质增效项目、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促进贷款湖南森林经营和碳汇开发项目,建立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促进的造林绿化新格局。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助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金洞现代农业体系,以“六大强农”行动为抓手,打造金洞农业品牌。

(一)推动农业园区建设

做好规划设计,改善基础设施,搭建农业发展平台,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新技术、新应用,建设打造建设农业产业园区;鼓励引导有技术、有资源、有门路的新型职业农民回乡创业,推动建设农民产业园。

(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根据全省产业发展布局以及我区确定的“一特两副”产业规划,着重培育生态野生茶,竹笋加工产业。以浯峰贡茶、金洞云雾茶为重点公共品牌进行推广,整合资源,突出优势,加大对野生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扩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做大做强中药材种植及中药生产加工项目,扩大楠竹种植基地,做好竹产业精深加工项目,全面延伸竹产业发展链。

(三)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

改善养殖条件,提高养殖质量,推动优势养殖企业发展,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按照畜牧业“三区划定”方案,合理科学发展养殖业,抓好生猪产能恢复,确保生猪供给。

(四)创新农业发展新模式

促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丰富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业态。支持餐饮、文化等业态“线上互联网+线下实体店零售”创新融合发展。推动农旅融合产业发展创新,完成金洞高山避暑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

四、突出抓好新型服务业

挖掘区位优势,抢文旅产业和农业发展机遇,完善区域电子商务和交通物流设施体系。加强城乡高品质商业业态发展,畅通区域消费和商业循环,满足城乡高品质消费需求

(一)做实做强农村电商产业

1.借力5G实现新发展。完善网络、信用、物流等配套体系,初步形成产业政策健全清晰、管理体制合理高效、配套体系基本健全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完善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制定专业化的电子商务企业扶持发展政策。加强与全国互联网大平台的合作积极引进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壮大第三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发展应用于旅游产品、商贸流通、对外贸易、金融服务等领域的电子商务,逐步完善在线展会、网上订购、网上支付、交易管理等各项功能,助力产业振兴。

2.实现产品销售网络化支持电商大平台在金洞管理区落地直营店、特产馆、扶贫馆、农产品直采基地、智慧物流网络,打造互联网农产品品牌、扩大金洞管理区农产品向全国、全球销售;支持创建金洞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线上线下一体的互联网+村务、党务、商务、金融、农技、就业等综合服务平台。对大平台在金洞管理区落地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支持电信运营商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3.打造农产品电商上行通道。支持在大型实体商超和批发市场设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农特产品电商专区(电商扶贫特产专区”)。打造金洞电商农家小店社交销售平台。完善金洞农村电子商务中心平台建设。支持利用湖南省电子商务大会暨电商博览会”“湖南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供销e和各类展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拓宽金洞管理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全面推介金洞管理区优质农特产品。

4.加强农村电商基础建设。完善级电商服务中心及村级电商服务体系。完善区域电商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水平,解决农产品进城的物流服务问题,实现农村消费市场的订配分离、统仓统配,优化商品采购及物流配送环节。

(二)壮大发展商贸物流产业

充分发挥发改等部门的管理和资源优势,推动站场网络、运输配送、冷链仓储、信息体系和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管理集约化、网络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区、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物流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打通城乡物流双向快捷通道,在规划期末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双向高效、一网多用、城乡一体、服务便利”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扩建乡镇农村集贸市场,建设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乡村物流配送站等。

第五章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对城乡空间的规划管理,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完善交通物流体系,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按照“一河两岸、一核多点、南融北通”的思路和“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原则,围绕金晒河、新开滩、江边河、黄家台等组成的“一河两岸三点”重点区域布局,配以金洞镇至牛头山金晒河两岸的“十里画廊”规划,打造“一核心、多亮点”的金洞镇总体空间布局形态。

1.一核心,即以生态新城为核心,精心打造一批文化内涵丰富、宜养宜居宜游、建筑精致精美、分区特色鲜明的重要城镇节点,构建开放式、组团化、生态型城镇发展格局。

2.多亮点,即金洞镇(包括原小金洞乡、万宝山乡)、晒北滩瑶族乡、石古源乡(包括原上司源乡)、凤凰乡(包括原白果市乡)四个乡镇围绕沿路、沿河、沿景的重点村,结合金洞管理区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一批生态旅游、地域特色文化、民族风情、湿地保护、林产品加工、有机农产品种养集聚等多类特色村镇,形成亮点纷呈、多点支撑的镇村格局。

二、打造精美城

改善人居环境,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城乡设施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城镇人文气息,推进城区更新,着力打造精美城区。

1.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或建设环境及配套设施,包括拆除违法建筑、整治小区及周边绿化、照明等环境,实施垃圾分类,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适老设施等配套设施。

2.改造提升老旧小区。提质改造老旧小区的“地面、立面、空中”,实施“三位一体”改造2025年前,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完成。

3.进一步提升城镇人文气息,推进城市更新。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卫生服务站等公共卫生设施、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周界防护等智能感知设施,以及养老、托育、助餐、家政保洁、便民市场、便利店、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社区专项服务设施。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走金洞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后劲。

(一)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大力推进金洞管理区周边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同时,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1.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在测算均衡性转移支付、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时,充分考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因素,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逐步构建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补助体系。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各项政策落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领域,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2.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权益。保障随迁子女教育权益,增加学位供给,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接受学前教育。加强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充分运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进城落户农民子女转学升学提供便利。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二)推动资源要素配置向农村延伸

加快城乡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编制完善路、水、电、通讯、污水垃圾处理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专项规划,实施一体化建设,推动一体化管护。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快推进城市公交线路向乡村延伸,着力实施农村客车线路公交化改造。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提质改造。推进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推动天然气进农村。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促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城乡农贸市场一体化建设。

建立健全城镇人才入乡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校联体”“医共体”建设,加大农村定向大学生公费培养力度,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医疗卫生队伍和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加强乡村财政保障,完善金融服务,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培育发展村镇银行,促进工商资本入乡,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水平。推进教育医疗资源城乡共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六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四带”战略布局,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进产业、生态、文化、人才、治理“五个振兴”,探索乡村振兴金洞途径。

一、衔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

严格按照中央“四个不摘”的要求,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经济发展薄弱村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继续予以倾斜。构建对低收入人群的动态监测机制, 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加强扶贫产业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的机制,进一步强化对重点群体的监测预警和帮扶。把脱贫不稳定户和易致贫边缘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人群的“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方面的情况作为监测的主要内容,加强技能培训,统筹利用发展产业、就业、公益岗位等多渠道安置,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加强扶贫资产的管理和监督

进一步完善扶贫资产核算、登记、运营、收益分配和处置等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长效机制,立足实际,切实管好用活扶贫项目资产,确保扶贫项目资产安全运行,保值增值,发挥长期效益。

(三)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和服务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各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构建完善安置点社区服务体系。根据搬迁户的实际情况,通过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劳务输出、发展产业等方式,稳就业、促增收。

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加快建设农林产业园,推进林业、粮油产业、蔬菜产业、中草药产业、花卉产业与茶叶产业项目建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一)加快建设农林产业园

加强精细谋划以“现代农林产业园”为主体的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项目,通过大户示范、科技引领、龙头带动等模式,发展农业产业,观光休闲、科普体验及农副特产品交易等多种业态,围绕中药材、优质水果等优势产业发展,在石鼓源乡建设成千亩连片特色种植、百亩标准化农业大棚的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林产业园,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入驻园区。

(二)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设优质种植基地,稳步发展粮油生产。建设“金洞”优质种植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同时加大油料作物和蔬菜发展力度,自给率达到50%

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突出精品路线,加快示范基地和品牌创建,充分利用新开垦耕地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加快产品认证入群“湘江源”“永州之野”公共品牌的进度,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实现金洞农产品向“名优特”方向发展。

完善农业市场化机制。强化市场导向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突出乡镇和中心村,依托家庭农场、大型养殖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推进粮油产业建设项目

落实“稳面积、稳产量”目标,抓好优质稻种植基地建设,走大生态品牌路线,加强田间管理,做好草地贪夜蛾等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完善基础设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好各项惠农补贴项目实施。

(四)推进蔬菜产业建设项目

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品牌,进一步加快现代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主体作用,培养发展一批“菜篮子”工程骨干企业,加快建设精细特色农业,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项目,创建备案基地

(五)推进中草药产业建设项目

利用林地间的自然环境,合理地根据药材生长习性和市场需求,套种一些生长周期较短、喜湿耐阴、阴蔽惧晒的草本、灌木类和菌类药材。林地与中药材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辅之石鼓源中草药种植及加工项目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凤凰乡大江库区有利优势,以天江生物有限公司为依托,重点建设铁皮石斛基地和深加工产业。

(六)推进花卉产业建设项目

发挥凤凰苗木花卉种植优势,将凤凰境内6个村规划为苗木、花卉建设区,突出建设以“花、果、叶”等森林资源为原材料的林产工业,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推进茶叶产业建设项目

以实施现代农业茶叶综合产业园建设项目为契机,发展高山茶、名优茶、有机茶为目标,抚育改造老茶园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培育名优品牌;建设高山有机茶园3万亩,积极发展高档有机名优绿茶和有机红茶,突出发展金洞百里茶廊。

三、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确定金洞乡村空间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充分挖掘发挥金洞乡村特色资源优势,对乡村空间进行“保生态、促发展、优民生”的统筹优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一)强化空间用途管制,联动发展两大产业经济

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响应全域旅游号召,深度挖掘历史文化,打造沿线景观,营造具有金洞特色的历史文化氛围,在增加乡村文化记忆点的同时增加村民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

(二)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村民生活空间规划品质

科学合理规划乡村生活设施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着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人文服务设施,优化乡村公共生活空间,建设石鼓源乡、凤凰乡集镇污水处理厂、晒北滩瑶族乡集镇污水处理站,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努力满足乡村发展需要。支持引入并共同构建互联网服务平台,配套完善乡村菜市场、快餐店、配送站等大众化服务网点,发展一批多功能的城镇商贸中心,满足并丰富农民休闲、娱乐、消费等多方面生活需求。

(三)加强生态底线约束,保护绿色家园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科学确定农田、林地、水域等生态资源的空间布局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利用策略,做好生态资源要素的统一管控,统筹治理乡村山水林田湖。划定并保护好饮用水源地,重视山体形貌维护、植被修复养护、水系岸线防护,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

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着力引领乡风文明,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价值,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一)着力引领乡风文明

坚持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严厉打击非法宗教、不良风俗、低俗文化在农村生存和传播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用贴近农民群众的宣传方式,弘扬社会美德,转播正能量。加强村规民约建设,组织开展优秀村规民约评比活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常态化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中国好人”等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为乡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农民群众文化需求进行调研,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金洞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支持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创作三农题材文艺作品,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鼓励文艺组织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惠民演出活动。结合乡村振兴实践,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三)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

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保护好域内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古道。把历史记忆、民族特点融入乡村建设与维护。利用村民聚集赶庙会,表演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

五、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建设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引进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推动特色人才帮扶转向乡土人才振兴。

(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加强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创新培训组织形式,推广田间课堂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探索网络教室、视频培训,探索建立校社企合作培养模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培训。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积极开展与湖南农业大学等省内外涉农院校及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联合培养农业科技、科普人才。加强林业人才储备,强化森林资源的档案管理,产业绩效的目标管理探索。成立金洞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中心,大力扶持返乡人才发展金洞特色种养、商贸物流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在返乡创业用地、资金、基建等方面强化服务保障。

(三)引导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和支持区内外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等各行各业的精英骨干,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与永州市有关职能部门探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

六、促进乡村治理振兴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事关人民安宁、农村安定、国家安全。全面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具有全国典范意义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示范村,将凤凰乡建设成美丽示范乡镇。逐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七位一体”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一)探索自治可行路径

引导村民发挥自主能动,共同治理乡村,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引导作用,引导乡贤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村(居)民主协商机制。构建乡村社会服务综合平台,做好“一门式办理”和“一站式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尤其是大力发展服务类和慈善类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二)培养村民法治思维

提高乡村干部和村民的法治素养,增强乡村依法自治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矛盾调解、政府仲裁、司法保障的矛盾纠纷联合调处机制,加强农村法律援助。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法治观念,提升乡村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的能力。提高农村普法力度,精准施策,针对不同人群展开多样化的《民法典》普及教育工作,培养农民基本法治观念和维权理念。

(三)道德规范与精神引领

发扬社会正气,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能力。通过金洞村规民约和社会组织章程等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的规则体系和道德激励与约束的良好机制,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制度,提高自我服务和管理的能力,实现乡村社会群体之间、阶层之间的良好关系。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道德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宣扬道德模范精神,形成“积极向善、尊老爱幼、诚信友善、勤俭持家”的良好乡村社会风气。

第七章建立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继续完善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基础设施网络化、信息化,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一、完善交通设施

“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依托现有公路干线,继续完善交通物流体系,重点建设出境快速通道,着力优化公路干线和联网公路,不断完善乡村公路网,切实优化交通组织方式,达成“覆盖更广、服务更优、安全绿色、治理有效”的交通运输网络,总体实现农村地区“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出行目标。

1.构建对外交通新格局。针对“十四五”规划的政策走向和管理区的实际情况,争取泉南高速大忠桥互通至金洞连接线建设、S343牛头山至双牌阳明山线路建设,着力申报危桥改造和渡改桥项目。对于农村公路提质管养、水毁设施修复、隐患排查治理、渡口码头建设等,将按照“十四五”规划原则和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审报。

2.完善内部综合交通体系。按照“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对全区45个村(居)具备建设条件的,全面实施通双车道”和“窄路加宽”工程。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基本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联动、市区落实的管理体制,农村公路路面铺装率达90%,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所有具备条件的村100%通客车。吃透政策,主动适应财税体制、预算体制、中央与地方事权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具体要求,全面推进“路长制”落地落实。推进凤凰至白果市、小姑石桥至晒北滩乡、G356柏树至石鼓源乡乡镇公路提质改造。

3.加快旅游通景路建设和资源产业路建设推进旅游景区公路建设项目,分别为小黄司河村林海——三公垒、小黄司河村白沙——金洞漂流起点、漂流起点——上冷水源、下司口村刘家滩——玉苑天成生态园景区、银子源高架桥——大寨山、白果市柏福——龙凼景区、柏福岭——双牌万和湖、凤凰乡——白果市高山避暑旅游渡假区;推进金洞高山云雾茶园区公路、石鼓源至楚旺养殖基地等资源产业路项目建设。

4.建立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的原则,完善金洞路网体系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道路管理网格化、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水平。

二、修缮水利设施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治水提质、水润万家,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

1.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安全饮水提质增效改造。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提高城区供水质量,全面缓解城乡居民用水供需问题。推进小Ⅱ型水库的改建等工作;持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及河道清淤工作,改善水环境及水生态修复,做好农村安全饮水后期管护工作。

2.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取用水监管,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推进水资源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水资源节约,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节水载体建设。严格规范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开展水资源费改税准备工作,积极探索水资源确权,水权交易,水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按照“放管服”改革和取水许可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依法依规科学合理规范全区取用水行为,强化取用水监管,促进全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着力打造样榜河流,以白水河综合治理工作为主线,在白水河、晒北滩水库增加绿地湿地,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建设沿线花带,将白水河打造成“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样板河流。进一步落实好“双河长”制,实现河道巡查保洁常态化、见成效。加快推进环境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强河长制宣传,建设河长制文化主题公园。

三、夯实能源基础

改造升级能源设施,规划建设新能源设施,推广利用天然气,合理开发新能源,健全能源设施。

1.推进电网升级改造。解决线路老化电量不稳过负荷、低电压等卡脖子问题。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三年行动,推进智能化配电网系统建设,提升金洞管理区配电网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和供电服务能力。具体以永州市电力规划设计院单独编制的《金洞管理区十四五电力规划设计方案》为准。

2.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强白果市风电场的运营管理,加快推进晒北滩和白果市风电场(二期)风电场审批进度,到2025年全区风电供电达196MW,加强已建成的石鼓源西岭坳并网光伏扶贫电站的运营管理。

3.推动燃气利用。启动管道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力争燃气管道覆盖金洞城区。

4.推动加油站点建设。合理布局和设置全区加油站点,做好金洞城区中石化永州分公司加油站建设,推动小金洞江口联兴加油站整体搬迁,推进石鼓源乡加油站点布局和建设。

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传统信息基础设施5G建设,拓宽5G应用领域,建设数字强区,打造智慧金洞。

1.扩大4G网络覆盖率。加强光缆设施保护。规划建设金洞中心城区和重要乡镇人员集聚地区、重点景区的4G/5G站点,扩大全区4G网络覆盖范围,有效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的通信盲区和死角问题,切实提升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用户提供高速、便捷、实惠的4G服务。

2.统筹建设5G基础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和地理环境,结合国务院提出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应以手机通信、宽带网络和信息化示范乡镇、村为主。手机通信覆盖率达100%。到2025年,5G信号应全面覆盖所有村(居委会)。统筹基础电信、企业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以及公共交通类和建筑楼宇重点场所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需求,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移动通信基站站址资源的储备和供给。推进5G网络研发与应用,积极推动5G试验网、试商用和商用网络建设步伐

3.继续推进宽带网工程。持续推进互联网和区域网结构优化和关键环节扩容。积极构建高速传送、灵活调度和智能适配的骨干传输网络,大幅提升流量疏通能力和业务承载能力。扩大光纤宽带网络在农村地区的有效覆盖。持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促进农产品“上行”,帮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

第八章加强社会保障与社会治理

深入推进民生建设,办好金洞教育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城乡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金洞管理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统筹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加强社会治理,健全民主法治,扩大公众参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深化实施教育强区战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

(一)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1.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教育资金的使用和监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引进机制,加强对教师的考绩考评与教师间交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培养一支促进金洞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前全面完成中小学校优化提质工程,投入3000万元分年度建设10所中、小学校,达到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验收标准;建设2所标准化食堂、1所教师培训基地;投入1.5亿元建设一所3700个学位的金洞中学,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建设初中部2500个学位,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计划2022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二期建设高中部1200个学位。力争新建一所高职业综合技术学校,培养高职专业技术人才。

(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统筹区域教育发展、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城市建设与改造、农村城镇化进程以及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以盘活管理区周边资源,优化学校布局为突破口,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完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健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全体学生实施全面的质量监控与考核;创新体卫艺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三化三高工程”,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强化公共卫生,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和疾病防控工作。

2.坚持内涵发展原则以提高育人质量为中心。不断促进教育质量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形成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质量良性循环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3.推动学前教育改革。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到2025年,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

4.推动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加快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进程;培养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快捷、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继续加强教育资源库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二、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以健康中国战略为统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全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围绕加快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这一主线,全面提升医保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推进健康建设

一是实施健康行动。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癌症防治行动等重点行动,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二是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把爱国卫生运动与疫情防控、流感等其他流行病防治结合起来,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筑牢常态化流行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三是健全食品安全与环境监测。提升食品安全与环境监测敏感性和分析预警能力。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与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与环境监测的调查。

(二)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按照国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要求,以区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区域内8家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形成区乡一体、以乡带村、分工协作、三级联动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完善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金洞管理区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完成金洞管理区人民医院乡镇分院建设和金洞管理区42个村卫生室能力建设,建成4个乡镇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推进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加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三是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公立医疗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区人民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编制性质不变,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调配;四是改革薪酬制度。实行全面绩效管理考核。合理确定各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总量和薪酬水平;五是统一信息平台。结合建立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与网络就医平台和远程会诊中心,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三)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传染病、疫情防控能力,吸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加强传染病防控与应对能力。重点实施金洞管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扩建项目,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进智慧防控建设,管理区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提高信息效度

三、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

切实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着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确保收入更高速度增长。

(一)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1.优化就业服务。强化用工信息对接,举办各种类型招聘服务活动,面向城乡广大劳动者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开展针对性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建立并完善劳动者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失业救助等服务,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制度保障,维护农民工权益。

2.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对个体经营、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拓宽外出就业渠道,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在产业、项目和扶持返乡下乡创业上发力,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拓宽公共就业信息服务范围,加大对困难灵活就业人员帮扶力度,促进灵活就业供求对接。

3.创业带动就业。提升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为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提供职业规划、创业指导、招聘用工、经营管理、投融资对接等一体化服务。结合农村青年和返乡农民工创业需求,建立农村畜禽养殖、农产品销售等创业孵化基地。

(二)加强收入分配调节

消除城乡劳动者身份差异,实现同工同酬,形成开放透明、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健全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完善反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

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体系,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规范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政策;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和引导各类单位和符合条件的人员长期持续参保;依法实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工伤保险政策。

实施职业年金制度,鼓励促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补充保险相衔接,形成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到“十四五”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00余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00人。

加强临时救助与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不断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积极探索重特大疾病救助,扩大“一站式”救助定点医院,合理确定医疗救助标准。

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机制,推动全区低收入家庭认定信息比对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重特大疾病临时救助的力度,完善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重点保障好困难群众。

(二)提升住房保障水平

坚持把住房保障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全力推进住房工作开展,有效提升管理区住房保障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快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建设等,进一步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

(三)加强“一老一小”工作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健全养老服务制度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进一步完善妇女、儿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回应机制,健全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保障与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1.推动养老服务专业化。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积极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逐步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强专业教育、在职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专业养老护理服务队伍的持证上岗率达到95%以上

2.优化老年生活环境。将老年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发展规划,通过新建和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缓解老年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

3.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综合现有的养老院、敬老院建设规模和管理现状,充分考虑区域划分、生活风俗等因素,突出“集中供养、规模管理、提高服务”的原则,拟向社会招聘高素质、高学历、专业对口的管理人才专职管理,实现敬老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集约化。

4.推进老年文化设施建设。在公共文化设施内开辟适宜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增加适合老年人的特色文化服务项目。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为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5.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青教组织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周”、“成人意识教育”、“请老红军讲历史”,“和孤寡老人结对子”等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加强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青教组织要以“讲道德,做文明金洞人”为主题,广泛开展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要动员青少年积极参加塑造“文明、刚毅、宽容,创新”的金洞人新形象的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引导青少年遵守道德规范,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做起,倡导文明新风,塑造新世纪我区青少年的良好形象

7.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加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为青少年创设良好的校外教育环境。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健全农村儿童、妇女和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注重妇女儿童发展和家庭建设。

五、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健全民主政治,扩大公众参与,推进依法治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快乡镇一级机构体制改革,中心城区的综合治理能力,社区治理,加强乡村两级的运转保障。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创建全国现代社会化治理试点示范区。

(一)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后备干部培养;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坚持党建引领,助推各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

坚持“五化”党建建设。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助推金洞“十四五”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稳固强化党的基础必须做好党支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的自觉性更强、措施更实、效果更好。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强化。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案件办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建平安金洞为抓手,促进市域社会治理平稳发展。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大抓基层的部署,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以基层治理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从源头上清除基层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基层矛盾问题,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指导核心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解决管理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解决民生问题,提高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围绕各类矛盾纠纷,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坚持和完善每月摸排调查机制,做实工作台账,落实到人、限期化解。

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农村黑恶势力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击基层涉黑犯罪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加强维稳分析研判,落实和加强对基层维稳形势的分析研判,推动维稳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源头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三)扎实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

严格执行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制度和政法系统请示报告制度,严格落实政治督察制度,确保党的绝对领导落到实处。健全政法部门之间制约监督机制,注重质量,兼顾效率,做到既配合有力,更制约有效。健全政法各系统内部制约监督机制,筑牢政法各单位严格执法与公正司法的内部基础。

健全智能化管理监督机制,依靠科技支撑更为有效地提升制约监督效能,切实加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不断提高政法系统整体运行的质量、效率与公信力。

(四)推进依法治理体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依法治区各项工作中,要立足司法行政实际,从立法、执法、守法普法、公共法律服务等各环节发力,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服务人民的职能优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法治新要求新期待,加快破解法律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水平,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要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化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坚持复议为民,加快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为政府。

深化法治乡村建设。推动自治、德治、法治有效融合,提升法治乡村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做好村规民约法制审查工作。

加强队伍建设。我区司法工作一直由其他行政工作人员、事业编制人员兼职,导致工作顾此失彼,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司法工作的开展。为更好厘顺司法行政工作职能职责,为了维护金洞管理区社会治安稳定,最大程度满足管理区内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促进管理区社会和谐与稳定。切实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积极向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编办争取政法专项编制。

(五)共建共治共享,优化社会治理体系

“十四五”时期,金洞要继续推进服务设施完善,提升公共卫生、公共服务、社会治理、防护能力等,强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初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金洞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强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加快构建金洞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区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推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筹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强化社会治安治理,维护社会安定。重拳禁毒,以“打击为主、防范并生”为举措,以“平安绿洲、无毒金洞”为思路,全力以赴打好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攻坚战。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效防控化解各类重大风险隐患。

(六)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推进市场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提高市场主体活力为目标,持续优化公平的投资、营商环境,引导民间投资,盘活民间资本,激发市场活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强化金融风险治理,建立现代预算制度,加强预算管理,改革税制体系,探索研究事权和支出责任,促进管理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七)强化灾害防范,推动平安金洞建设

全面建立金洞管理区自然灾害救助制度。成立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构,进一步修订完善《金洞管理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单独组建管理区应急管理局,将防火、防汛、地灾和减灾救灾职能和人员转隶归口区应急部门统一管理。健全基层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和基层单位救援专业队伍组成的应急组织体系;加强乡镇应急管理能力“六有”建设和应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协调公安、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加快救灾应急快速反应队伍建设,加强全区自然资源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估,提高赈灾救灾减灾能力。建设环阳明山森林防火体系;建设防汛抗旱及山洪灾害预警智慧水利平台,整合各乡镇水利点网络信息平台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强化法治治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以巩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区为抓手,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完善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全面强化金洞管理区安全生产党政领导责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改革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体制,提高各类事故防范应对处置能力;

(八)强化质量意识,建设质量金洞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五大方向”,坚守服务全局、心系人民、依法监管、改革创新、严守底线“五大理念”,坚定职能大融合、改革大提速、监管大提效、服务大提质、能力大提升“五大目标”,全力助推金洞高质量发展。通过建立联合执法、联合监管、联合惩戒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管委负责、部门监管、企业主责、社会共治的“大市场”“大监管”格局。

严格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重点防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领域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严禁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走私活动,开展打击成品油走私和冷冻食品非法储运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

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年”活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抓实干,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构建联合监管、联合惩戒机制,积极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牢固树立“抓质量就是抓发展,谋质量就是谋未来”理念,大力实施质量强区、品牌强区、知识产权强区战略。

第九章建设生态宜居新金洞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明导向,狠抓整改治理,切实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谋划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

一、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推广绿色惠民技术,扩大绿色消费,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出行创建活动。

(一)加强城乡环境治理

大力开展城乡环境整治,从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治理保护、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四个方面实施重点整治。全力推行节能减排、城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没、农村环境治理等工作有效推行,使金洞管理区城乡面貌有明显改善;实施垃圾治理工程、污水治理工程、“厕所革命”及粪污处理体系建设、村容村貌工程等项目工程建设,加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乡供水系统建设,完善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和市场运营机制,严格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水量、水质得到安全保障。建立垃圾资源化回收机制,全面建成覆盖管理区乡镇、村的城乡垃圾处置一体化系统;加大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二)严抓生态保护修复

通过多种措施,严抓生态保护和修复,既要有生态资源总量,也要保证生态资源质量。保护和修复并重,牢守生态控制红线,以生态敏感区为重点,积极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

1.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推进金洞管理区山洪沟治理工程,对管理区境内的江口水流域、上古河流域、下古河流域、麻利河流域等419km山洪沟治理。加强白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仙人岭公园滑坡治理。

2.继续大力实施国土绿化。不断巩固、稳定生态资源总量,同时以国有林场为引导,通过新造、改培等措施大力培育本土珍贵树种;加强对湖南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重要生态系统内的重要物种和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通过实施岸坡生态整治加固等措施,对生态受损地带开展生态修复与治理;严格林地用途管理和占用征收林地管理,认真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执行占用征收林地定额和供地政策;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和科学技术普及,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3.强化森林火灾预警系统。提升监测系统、通信和信息系统、队伍与装备能力,建立健全森林防灭火半专业队伍,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预警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必要的物资储备库,形成完备的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实行天然林全面保护制度,严格限制天然林采伐,加强天然林管护能力建设,保护和修复天然林资源,逐步提高天然林生态功能。

(三)加强社会宣传动员

积极持续推进宣传引导与教育培训,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引导广大村民群众从我做起,努力提高村民的环卫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支持、参与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去,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建设美好金洞的意愿与行动。

二、强化生态监管机制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水平,有力支撑生态文明和美丽金洞建设。

(一)深化环境质量监测

1.地表水环境监测。组建统一的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网络、分级监测的模式,组织开展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中小型湖库、重点乡镇下游进行水质监测,结合污染特征,开展优先控制污染物监测。

2.土壤环境监测。优化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以掌握金洞土壤环境状况变化趋势为目的,优先考虑历史延续性,完善背景点和基础点布局,网格化覆盖金洞全部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积累土壤背景、土壤环境质量长时间序列监测数据;实行土壤环境分类监测。

3.地下水环境监测。开展重点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开展地下水监测站点调查,摸清现状、建立清单,根据管理需要补充建设部分监测点位;加强“双源”地下水环境监测。

(二)拓展污染源监测

1规范固定源监测。巩固和深化污染源监测改革成效,完善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为主线、政府监督监测为抓手、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污染源监测管理模式。落实自行监测制度,加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强化自行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检查,督促排污单位规范监测、依证排放,实现自行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2.拓展移动源监测。建立涵盖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油气回收系统的移动源监测体系,以及移动源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交通流量、噪声一体化监测网络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监控移动源排放及其对沿线空气、水体及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3.开展农业面源监测。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监测评估体系,加强部门间联动管理及基础信息共享,掌握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类型、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农业面源对地表水和大气污染的贡献率。

(三)深化信息公开

加大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力度。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由生态环境部门统一发布生态环境质量和其他重大环境信息。进一步拓展监测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按照“宜公开尽公开”的原则,规范信息发布的内容、流程、权限、渠道,提高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第十章强化措施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坚持党的领导,积极实施规划,完善实施机制、强化项目支撑、要素保障、健全考评体系,以保障《金洞管理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规划》顺利实施,服务于金洞管理区发展需求。统筹其他专项规划与《规划》的衔接配套,确保《规划》的全局核心地位,凝聚社会力量,广泛调动积极力量,推进《规划》目标实现。

一、坚持党的领导

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在区党委领导下,团结一切社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规划实施。

加强党对规划实施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创新领导经济发展理念,改进和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提高党委(党组)驾驭全局、统筹施策、依法执政、深化改革的能力。

完善纪检监察体系,进一步充实纪检监察队伍力量。在纪检监察对象较多的区直部门派驻纪检组,在乡镇按上级要求设立纪检监察办公室。

二、完善实施机制

推进金洞行政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积极稳妥抓好机构和职责整合,在严控机构编制的基础上,全面抓好政府机构改革,形成完整、统一、协调、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1.完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规划纲要的统领作用,构建以“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为核心各地区各行业的基本思路和重大课题研究为支撑的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2.加强规划宣传做好规划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规划实施过程。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确立十四五规划确立的工作重心、目标战略等任务得到实现,增强实施规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明确规划实施的主体责任,落实分解责任。建立以规划体系为依据的年度计划机制,分解落实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合理确定划分各部门在规划实施中的地位作用,将责任和任务分解落实,明确职责权限,严格落实责任到部门、到个人,确保责任明晰、规划落实。

4.狠抓组织实施严格对照“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确定的重点任务,各级各部门要深入研究,制定具体的推动落实举措。同时,强化规划实施的绩效考核,将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指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纳入各级各部门的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

三、强化项目支撑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谋划空间整体布局,优化空间结构,确保规划符合发展需要。要强化项目支撑,高水平谋划项目,高质量招引项目,高效率推进项目落地,增强发展后劲。部门、乡镇加强项目策划和储备,构建管理区“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库。围绕产业链,发布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实施一批主导产业项目。

1.抢抓机遇争项目。十四五”期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抓住机遇,坚定信心,担当实干,全力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使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积极扩大新建续建项目,增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等项目数量与质量,积极引进招商项目,扩大投资数额,提高项目质量。

2.突出重点建项目根据管理区经济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要围绕加快生态旅游产业等来谋划项目,打造“最美金洞”;围绕做“5G基础信息建设来谋划项目,打造智慧之城”;围绕做强医养结合产业来谋划项目,打造“康养之城”;围绕保障改善民生来谋划项目,打造“幸福之城”。

3.强化保障促项目要强化项目的资源要素保障。优先为规划中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提供土地、资金、人才和财政支持等各方面的资源要素支持和保障,优化存量资源,做好用地、用电、用水、用气和污染物排放等资源的总量和强度控制,夯实责任、主动服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要素保障,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力推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四、加强要素保障

1.资金要素保障继续深化投融资平台的改革创新,加大融资力度,扩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国有资产清理力度,做好相关经营性资产划归工作,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支持、鼓励银行开拓相关投融资业务,主动对接,确保资金助推项目建设。继续加大与金融机构合作力度,跟金融机构合作,建好融资平台,为企业做好服务。

2.土地要素保障。加强土地运用,科学地配置土地资源要素,实现土地效应的最大化,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抓手,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一是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细化各种用地的控制性指标,落实节约集约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和采取多种措施继续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二是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三是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确保建设用地高效使用。做好不动产登记工作,强化对土地要素的管理和统筹协调,加强土地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土地承载能力。

3.人才要素保障。加强规划实施的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不断充实壮大人才队伍,推进“引技”与“引智”的结合,完善“人才吸引”政策,为金洞管理区“十四五”发展提供强劲的后备军。强化培养机制,大力培养人才,加强技术、理论等培训,促进人才合作与交流,提高人员素质。创新管理使用人才机制,激活现有人才存量,促进人才成长,激励人才发展。

4.强化服务保障在规范项目服务组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做好行政许可审批办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项目监管等工作,推行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发挥地区产业优势,加强“产业集群”,引导企业“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联盟式”发展

五、健全考评体系

1.建立健全科学客观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及政府工作绩效的综合考评体系,明确考核对象、考核内容、方法步骤、结果运用等内容,使考核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进一步传导压力、夯实责任,促进管理区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有力地推动管理区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2.注重考核内容的差异化设置。科学全面设计考核架构、考评方式、指标分值等内容,确保考核工作有效性,最大限度调动考评单位的积极性。适时调整考评内容,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对象采取差异化考评内容,以更加科学全面的设计,提升被考评单位的积极性。注重考核的分工协作和统筹推进,确保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3.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全面科学设计考核内容的基础上,注重考核结果的实际运用。切实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增强考核的激励性,确保考核作用的发挥。

附:金洞管理区“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汇总表


项目基本概况:我区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库,由湖南点策项目管理咨询公司负责编制,主要由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四大部分组成,确定项目217个,总投资151.93亿元,十四五期间拟完成投资147.53亿元,其中产业项目47个,总投资38.69亿元,基础设施项目79个,总投资68.34亿元,生态环保项目37个,总投资24.12亿元,社会民生项目54个,总投资20.78亿元。立足金洞特色,重点突出以生态保护为主,打造全域生态旅游产业链。

附件:                 金洞管理区“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点

项目建   设主体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开工
年份

竣工
年份

总投资
(亿元)

十四五
计划投资
(亿元)

备注

一、产业项目(项目47个,投资38.69亿元)

(一)先进制造业

1

矿业加工园区

新建

牛头山

招商引资

本项目用地面积8亩,建设2层建筑5栋,建筑面积6000㎡,配套建设强弱电、消防、给排水和道路等基础设施。

2021

2025

1.10

1.10

2

生物医药园区

新建

石鼓源

招商引资

本项目扩大种植基地2000亩,其中建设2层厂房6栋,建筑面积4000㎡,配套建设强弱电、消防、给排水和道路等基础设施。

2021

2024

1.20

1.20

(二)现代服务业

3

金洞管理区白果市红军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

新建

红日 山村

民政局

修建陵园广场、停车场、烈士纪念碑、烈士碑林、展陈场馆、旅游接待中心和管理用房等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修复并改造白果市红色墓30亩、苏维埃旧址5亩,涉及建筑面积1900㎡,通景公路等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

2021

2022

0.10

0.10

4

金洞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

小黄司河村

林业    (旅游)局

将军岩景区、冷水源景区、金洞漂流升级、葫芦岐景区、小黄司河上段沿河风景区。建设大门1处,建设游客服务中心1500平方,停车场6000平方2个,旅游厕所15个,景区连接路8km,游步道15km;平板桥1座(长25米);链接道路9km、给排水、绿化、亮化、网络设施等配套。

2021

2025

0.3

0.3

5

金洞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项目

新建

小黄司 河村

林业    (旅游)局

林相改造涉及面积3000亩,补植株数30万株,全部为景观林,彩色树种为主。

2021

2025

0.10

0.10

6

猛江河湿地公园接待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

晒北滩乡

林业    (旅游

排楼:宽20米、高9米,厚6米;停车场(沥青面):1200M2,50个车位;购物中心:占地面积260M2;旅游厕所:2个,总面积120M2;餐饮、住宿、休息室、电子阅览室等:占地面积约600M2,建筑面积3层,约1800M2;登船码头:宽4.5M,长300M;绿化、亮化、网络设施等配套。

2021

2024

0.20

0.20

7

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

金洞镇一居委会

金洞管理区

 总用地面积70亩,其中车站用地面积40亩; 餐饮、住宿、休息厅、购物、厕所等占地面积10亩,其他(娱乐、绿化、道路等)20亩; 绿化、亮化、网络设施等配套 。  

2021

2024

0.20

0.20

8

金洞国家森林公园接待中心

新建

金洞镇小黄司河村

林业(旅游)局

排楼:宽20米、高9米,厚6米;停车场(沥青面):2000M2,100个大小车位; 购物中心:占地面积260M2;旅游厕所:2个,总面积120M2;餐饮、民宿、休息室、电子阅览室等:占地面积约1200M2,建筑面积约3600M2;平板桥1座,宽7米,长25米; 娱乐场(游泳池、网球场、KTV等)用地面积1000M2;绿化、亮化、网络设施等配套。

2020

2024

0.25

0.25

9

金洞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

新建

小黄司  河村

林业(旅游)局

(1)保护管理设施:建设界碑界桩3个、围栏15000米、标识标牌69个;建设应急救援、防灾减灾、卫生救护设施及站点,占地面积2000平方,建筑面积600平方。(2)生态服务设施:建设科普教育及资源展示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建设生态厕所3座,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建设步行道12公里,以及附属配套工程。

2021

2024

0.20

0.20

10

金洞温泉酒店建设项目

新建

牛头山金沙滩

旅发集团

(1)温泉接待中心建设项目:温泉接待中心建设为2500 ㎡ ,内设前厅大堂、贵宾休息室、贵宾餐厅,以及金洞珍稀动植物展示厅,另外还有公共配套如便民餐厅、公厕、更衣间等1000㎡。(2)温泉广场建设项目:温泉休闲广场建设项目为1500 ㎡,艺术园艺区、宾客互动休闲区、露天温泉区扩建及管网工程,以及配套设施工程建设。(3)温泉酒店建设项目:温泉酒店建设项目共9200㎡,包括:酒店客房约200套,森林康养药疗SPA温泉区1000 ㎡,森林温泉理疗养木屋800㎡,情侣浪漫主题温泉区600㎡,亲子温泉区600㎡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2021

2024

1.00

1.00

11

金洞国家森林公园三公垒景区旅游扶贫项目

续建

小黄司河村三公垒

林业(旅游)局、森管局、旅发集团、之旅文化公司

开发经营区域总面积为279.8公顷;步道、栈道3000米;天池15亩;观景台4个;康养民宿、酒店10座,占地面积约2000M2,建筑面积约6000M2;绿化、亮化、网络、停车场设施等配套设施

2020

2023

1.20

1.20

12

金洞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新建

凤凰乡花延村

林业(旅游)局、凤凰乡

全面提质改造凤凰花海100亩、中荣苗木产业园600亩以及天子山茶花基地、武圣庙、花延街民宿、杨柳风光带、隐塘垂钓园等项目,修改道路2公里,沟渠1.3公里,游步道1.3公里等基础设施。

2021

2024

0.10

0.10

13

金洞高山避暑旅游度假区项目

新建

白果市村、旭日洞村、红日山村

 

分三期建设。第一期建设拐子塘•楠国梯田组团,百福岭•桃木长寿组团,建设游客中心、观景平台、民宿酒店、餐厅茶吧等;二期建设民宿酒店、度假木屋、长寿理疗中心、1314观景平台等;三期建设民宿酒店、帐篷营地、空中秋千、空中滑道、丛林穿越等;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

2021

2025

2.50

2.50

14

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建设项目

续建

 

林业局

依托金洞丰富的森林资源,建设省级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继续扩大金洞花海面积和提升质量,建设森林康养步道20公里,将仙人岭森林公园打造成优质城郊公园,进一步打造金洞楠木康养特色小镇等。

2021

2025

1.00

1.00

15

红六军团西征—永州转战旧址—白果市红六军团烈士陵园修建项目

新建

 

宣传部

项目占地面积10亩,建设烈士纪念碑1座、纪念广场3000㎡及其它景观设施的“一心一园、一路一带、一区八景”形成四个主体红色旅游区、八个“精品景点”为主体的“全域旅游体验园”;配套建设游步道,连接路,给排水、供配电,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

2021

2025

0.20

0.20

16

红六军团西征—永州转战旧址及白果市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修缮工程

新建

 

宣传部

本项目对白果市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建筑群保护范围内的1009.5㎡文物建筑及院落进行全面修缮,排除建筑安全隐患,保持建筑原貌,主要包括文物建筑本体修缮,院内地面修缮,院内、外排水系统的修缮。

2021

2024

0.05

0.05

17

金洞管理区长征文化公园(红六军团西征-永州转战旧址-白果市红六军团烈士陵园和指挥部旧址项目

新建

 

宣传部

新建展览馆1000平米,游客服务中心1000平米,旅游公厕3个(合计360平米),新建文化驿站1个500平米,景区道路2千米,旅游步道4千米,广场1500㎡,标识标牌150个,生态停车地2200㎡,观景平台1个,周边环境整治51000㎡,配套建设给排水、供配电、信息等其他相关设施。

2022

2024

0.35

0.35

18

金洞漂流大峡谷

新建

金洞国家森林公园

林业局(旅游局)、旅发集团

金洞漂流大峡谷项目定位为首席漂流峡谷型极致体验旅游目的,主打山上极致体验和山下休假度假,山下以大集散、亲子游乐、研学教育、温泉康养为主,山上以野趣漂流、极限运动、极致观光为主;建设金洞漂流(升级)、亲子乐园、研学营地、温泉酒店、挂瀑悬空玻璃栈桥、水帘金洞大秋千、悬崖游乐园等项目,致力于打造金洞文旅航母项目。

2021

2023(第一期竣工)

6

3

(三)现代农业

19

金洞管理区“湘江源”优质种植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改建

 

农业委

本项目建设规模合计12809亩,耕地占补平衡开发面积2285亩,其中:旱地面积1545亩,水田面积74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0524(全部为水田);包括河道护砌,灌溉排水沟渠,田间道路建设、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科技服务、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建设力度,有效提高耕地地力和质量。建设分布3个乡镇15个村,其中: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土地平整工程;(2)土壤改良工程;(3)灌排水工程;(4)田间道路工程;(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6)农田附属设施;(7)监测工程;本项目建设规模合计12809亩,耕地占补平衡开发面积2285亩,其中:旱地面积1545亩,水田面积74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0524(全部为水田);包括河道护砌,灌溉排水沟渠,田间道路建设、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科技服务、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建设力度,有效提高耕地地力和质量。

2021

2025

1.57

1.57

20

金洞管理区优质特色水果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招商引资

种植优质特色水果5000亩,建设加工包装仓储设施2000平米及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配套建设相关基础上设施

2021

2025

0.20

0.20

21

废弃农林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新建

 

招商引资

新建办公楼500平米,车间2000平米,仓库3000平米,购置粉碎等设备两套,形成年处理秸秆2万吨的能力

2023

2024

0.30

0.30

22

金洞管理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

新建

 

农业委

村级服务中心1000平米,宣传栏5个,村级道路建设18km,环境整治,给水管道20km,污水管道22km,路灯50个,垃圾收集站1个,横立面改造10万平米等

2021

2024

0.30

0.30

23

金洞管理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

 

金洞镇  石鼓源乡

农业委

建设转运站15个、发放垃圾桶 800 个;建设污水处理厂 20 个,规模分别是 30-50 吨/天,铺设管网 80 公里;完成15个村“五清五化”、修缮农房180户、完成穿衣戴帽3000平米等;编制完成镇、村建设规划、特色传统村落特色规划等规划;建设全域水功能质检机制、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农村饮用水提质增效工程、人工造林、普及农村自来水;测土配方、秸秆还田、冬季绿肥生产、防统防治、绿色防控、建设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建立农资包装废弃物运输处理机制等;通村公路20公里、村庄公路30公里、村级服务中心3个(平米)、绿化亮化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000盏等。

2021

2024

0.30

0.30

24

金洞管理区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招商引资

种植特色中药材10000亩,建设加工包装仓储设施2000平米及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

2021

2025

0.70

0.70

25

金洞管理区农林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

新建

 

招商引资

项目总用地面积5800亩,其中征地300亩,租赁耕地5500亩;建设标准厂房及办公业务用房60000㎡,道路及停车场25000㎡;建设农业标准大棚1000亩,高标准水肥一体化灌溉农田4500亩。

2021

2025

1.50

1.50

26

凤凰乡四季农业田园综合体建设

新建

 

招商引资

引进龙头企业发展有机蔬菜、油菜、特种水稻、水果、中药村、特色专业养殖等生态农业及花卉苗木种植、特色加工业、休闲农业等,一期合计8000亩。建设温室大棚200亩,治理好八妙水和农业面上污染源,加强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021

2025

1.60

1.60

27

金洞田园综合体建设

新建

 

招商引资

高山有机稻种植1000亩、有机蔬菜1000亩、生态茶园2000亩,养殖金洞土牛养殖5000头、森林土鸡5万羽。

2021

2023

0.80

0.80

28

省级美丽乡村       示范村建设

新建

 

农业委

创建10个省级美丽村示范村

2021

2025

0.80

0.80

29

金洞管理区美丽乡镇示范乡镇建设

新建

金洞镇、凤凰乡

金洞镇   凤凰乡

路灯改造5000盏,乡村道路20km,产业路10km,沟渠13km,生态护坡9km,绿化10000㎡,民房立面改造120000㎡,污水管道32km,自来水管道15km,垃圾收集设施200个,垃圾桶5000个,公厕建设40个。

2021

2025

1.60

1.60

30

林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项目

新建

 

林业局

建设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2个。

2021

2025

0.10

0.10

31

竹木加工产业项目

续建

 

招商引资

依托我区现有竹木资源分布及永州启迪雷浩新能源有限公司金洞竹木及其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基础,建设竹木资源化利用项目二期工程,再争取引进一家有规模、有先进技术、能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的竹木加工企业落户金洞,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竹木加工产业集群建设。

2021

2025

0.80

0.80

32

森林乡村建设

续建

 

林业局

以建设森林乡村为载体,持续加大乡村绿化美化力度,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35个以上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森林乡村。其中5个达到省级以上示范标准,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

2021

2025

0.5

0.5

33

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

新建

 

旅发集团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接市场打造林药、林禽林畜、林菌、林下经济作物、林果、林草、林特产品等多类型林下经济产业体系;在鱼窝湾生态产业园的现有基础上建设一个集育苗、种植、科研、教育、推广示范为一体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重点扶持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家,专业合作社5家。建设林区道路8公里,标识标牌,监控设施100个等基础设施

2021

2025

0.30

0.30

34

森林提质增效项目(欧洲投资银行贷款)

续建

 

金洞林场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森林质量提升、附属工程与设备等。具体措施包括造林面积18000亩,提质改造10800亩,森林抚育15000亩,森林保护6000亩等。

2019

2023

1.30

1.20

35

森林经营和碳汇开发项目(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贷款)

新建

 

金洞林场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林地复合经营、森林保护项目监测体系、碳汇产品开发、项目技术支撑体系等。具体措施包括乔木林和竹林近自然经营10万亩,森林经营基础设施建设,林业碳汇监测和开发,及其相关技术体系建设。

2020

2025

1.55

1.55

36

国家储备林和珍贵树种基地建设

新建

 

金洞林场

“十四五”期间以精准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改善林分结构为基础,以增加林木资源储备和优质木材产量为核心,以培育储备珍贵树种和优质乡土大径材为重点,结合自身气候条件和资源特色,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建设总量平衡、结构优化、优质高效、功能多样的国家储备林,在我区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规模为17万亩,其中储备林新造2万亩,改培2万亩,中幼林抚育10万亩,新建珍贵树种基地1万亩,改培2万亩。建设林区道路15公里,护栏,标识标牌,防火检测点5个等基础设施

2021

2025

1.30

1.30

37

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新建

 

林业局

利用我区丰富的林业资源和现有苗木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绿化苗木、木本花卉等特色种苗产业,大力推广绿化苗木新品种和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提高绿化苗木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打造优势品牌。积极培植一批苗木生产专业村、专业户、发展1-2个苗木大乡。建设温室大棚2000平米,进出道路建设6公里,生产道路7公里;配套建设水利设施、机房、灌溉、通电等。

2021

2025

0.20

0.20

38

区以工代赈建设项目

新建

区发改委

建设苗木基地标准道路11公里,链接公里2公里,观赏道路4公里,蓄水池7座,生态广场2000平米,同时修建其他配套基础设施。

2023

2024

0.12

0.12

39

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区域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

区市场局

新建设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区域中心实验室面积1000平方米,拟添置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质联用等一批高精密仪器设备。建立一套智能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于一体的实验室管理平台,科学管理检测中心检验检测业务、检验检测人员、过程数据、结果数据和质控等数据

2023

2024

0.15

0.15

40

畜禽有机肥检测评估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

区农业委

建设基础设施、购置检测设施设备,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成为畜禽粪污检测和还田效果评估的专业机构,为区域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提供专业、权威的检测数据,为区域的有机肥生产和还田效果开展社会化服务和评估

2023

2024

0.10

0.10

41

植物保护能力提升项目

新建

区农业委

在全区相关乡镇建设植物病虫害监测中心2个、区域中心1个、实验室1个,完善植物防护专用设施;主要进行检疫性农业有害生物普查及应急防控、水稻蔬菜绿色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工程、农药减量工程等

2021

2025

0.15

0.15

42

旱改水提质改造项目

新建

区国土局

对全区的旱改水后备资源进行提质改造升级为水田

2021

2025

0.80

0.80

43

农机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新建

区农业委

机耕机收1万亩,达到50%;机插机抛1万亩以上,达到30%;机械化防治1.5万亩,达到95%。农机作业水平建设,实施农机深松作业项目、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农机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农机合作社能力建设。农机作业条件改善工程,新建机耕路100公里,改造维修机耕路60公里。农业机械化示范,2家以上农机化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科研与推广经营服务体系建设

2021

2025

0.50

0.50

44

楠木产业融合建设项目

新建

旅发集团

主要建设楠木基地建设、楠木基地观光走廊及景区配套建设、楠木产品加工参观及楠木工艺品选购中心建设

2022

2025

1.50

1.50

45

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建设项目

新建

区农业委、旅发集团

实施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及人居环境(片区内)四大工程,提质改造乡村道路100千米、治理疏浚沟渠150公里、改造沿房屋立面改造300户、改厕250户,土地整治及高标准农田建设2000亩;新建乡村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系统、沿线标志标牌系统和智慧党建、智慧交通、智慧乡村系统,建设花卉、蔬菜、楠木等特色产业基地各3000亩,聚力金洞镇乡村旅游点,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乡村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

2022

2025

2.00

2.00

46

林业碳汇发展项目

新家

林业局

在全区相关乡镇进行森林经营碳汇建设,总量为50.0万亩

2022

2025

1.50

1.50

(四)金融服务

47

金融互助合作发展平台建设项目

新建

供销合   作联社

新建小额信贷需求金融服务平台,重点支持广大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小型企业发展

2023

2024

0.20

0.20

二、基础设施(项目79个,投资68.34亿元)

(一)新型基础设施

48

5G基站建设项目

新建

 

经信委

4个重点乡镇及城区10个5G基站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2021

2023

0.60

0.60

49

政务大数据平台     建设项目

新建

 

政务服   务中心

依托政务云平台搭建集目录编制、数据归集、数据治理、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统一的政务大数据管理平台,推动各级各部门政务数据资源向政务大数据平台迁移集聚,构建形成以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各类主题数据库的大数据资源中心。

2021

2022

0.20

0.20

50

防汛抗旱及山洪     灾害预警智慧水利平台     建设项目

新建

 

水利局

建设30处监测点及相关辅助硬件和软件设施,4余座小型水库新建视频站,新建水位尺,对全区重要河流、河段,山洪沟增加10个雨量站和视频监测站,建设中心监测机房400㎡,整合各乡镇水利点网络信息平台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2021

2025

0.10

0.10

51

智慧林业建设项目

新建

政务服   务中心

依托大数据平台,建设智能化生产基地,搭建以运用智能设备、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智慧林业系统

2023

2025

0.40

0.40

(二)交通

52

泉南高速大忠桥互通至金洞连接线建设项目

新建

泉南高速大忠桥互通至金洞连接线 

交通运输局

项目起点金洞镇,终点大忠桥互通,技术等级为二级公路,总里程约28公里,设计时速7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2米,该项目由金洞管理区和祁阳县共同承建。

2023

5.2

5.2

53

金洞牛头山—双牌阳明山建设项目

新建

金洞牛头山—双牌阳明山 

交通运输局

项目起点金洞镇牛头山,终点双牌县阳明山景区,技术等级为二级公路,总里程约30公里,设计时速7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2米,该项目由金洞管理区和双牌县共同承建。

2023

5.6

5.6

54

凤凰至白果市乡村公路建设项目

提质 改造

龙潜至凤凰乡

交通运输局

是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项目,项目起点凤凰乡凤凰村,终点凤凰乡白果市村,技术等级为三级公路,总里程20.1公里,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米,总投资0.9亿元。

2022

0.9

0.9

55

小姑石桥至晒北滩乡乡村公路建设项目

提质 改造

小姑石桥至晒北滩乡

交通运输局

是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项目,项目起点金洞镇白沙源村小姑石桥,终点金洞管理区晒北滩乡,技术等级为三级公路,总里程9.961公里,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米。

2022

0.50

0.50

56

G356柏树至石鼓源乡乡村公路建设项目

改扩建

G356柏树至石鼓源乡

交通运输局

项目起点祁阳县进宝塘镇柏树边村,终点金洞管理区石鼓源乡,技术等级为三级公路,总里程9公里,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米。

2022

0.60

0.60

57

金洞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公路建设

改扩建

 

交通运输局

公路扩宽10KM×3M;白改黑沥青路面10KM×7M;防护设施约6KM;护砌16处,约20000M3 ;拱桥3处,涵洞10处                 

2021

1.00

1.00

58

金洞管理区旅游景区公路建设项目

升级改造(提质改造)

 

交通运输局

项目起点小黄司河村林海,终点三公垒,技术等级为四级公路,总里程4.5公里,设计时速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米。项目起点小黄司河村白沙,终点金洞漂流起点,技术等级为四级公路,总里程3.677公里,设计时速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米。项目起点下司口村浏家滩,终点玉苑天成生态园景区,技术等级为四级公路,总里程1.1公里,设计时速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米,项目起点金洞城区银子源高架桥附近,终点大寨山,技术等级为四级公路,总里程1.1公里,设计时速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米。项目起点凤凰乡,终点白果市,总里程21.1公里,技术等级三级路。配套建设给排水、亮化、景观等配套设施。

2021

2023

2.00

2.00

59

白果市柏福至龙凼景区公路

新建

 

交通运输局

旅游通景路,项目起点白果市村团结,经红日山村柏福,终点龙凼景区麻海源,技术等级为四级公路,总里程8.96公里,设计时速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米。

2022

2023

0.50

0.50

60

金洞高山云雾茶开发项目园公路

新建

 

交通运输局

资源产业路项目,技术等级为四级公路,总里程16.071公里,设计时速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米。

2021

2023

0.70

0.70

61

石鼓源至楚旺养殖基地公路

新建

 

交通运输局

资源产业路项目,技术等级为四级公路,总里程1.25公里,设计时速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米。

2021

2024

0.10

0.10

62

区资源产业路项目公路建设项目

新建

 

交通运输局

设计时速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米产业公路10条,建设内容及规模包括:湖南浯溪百草堂中药片基地公路总里程1.4公里,金洞将军崖野生茶加工项目公路总里程2.6公里,金洞楠木哥林木、花卉种植基地公路总里程2.6公里,金洞金胜绿色无公害生态种养基地公路总里程1.0公里,白沙源至饮源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总里程1.2公里,凤凰乡隐塘村生态农业立体开发项目公路总里程1.1公里,金洞爱兵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项目公路总里程7.0公里,金洞管理区下古种养专业合作社基地公路总里程7.8公里,金洞屹兴特种养殖场建设项目公路总里程3.43公里,五峰种养专业合作社公路总里程2.6公里,配套建设给排水、亮化、景观等配套设施。

2021

2024

2.00

2.00

63

全区建制村通       双车道项目

新建

 

交通运输局

CA23村复线(村口至大源岭桥)、CA24鸭东线(鸭婆凼至东冲)等通双车道项目,总里程120.18公里,技术等级为四级公路,设计时速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米。

2021

2024

2.40

2.40

64

区窄路加宽项目

新建

 

交通运输局

CV51凤陶线(陶家桥至陶家湾)、CV52中五线(村中心至五马归巢)等窄路加宽项目,规划总里程10.385公里,技术等级为四级公路,设计时速20公里/小时,路面宽5米,路基宽度6米。

2021

2023

0.05

0.05

65

全区“四好”公路建设项目

交通运输局

对原有公路进行改造,改造30公里,扩建10公里,做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2021

2025

0.5

0.5

66

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建设项目

改扩建

交通运输局

对全区农村公路安装波形护栏、标志标牌、减速带等,合计处置安全隐患173公

2021

2025

0.80

0.80

(三)能源

67

金洞管理区野株源   风电项目

新建

中电建祁阳县永风新能源

总装机98MW,设计安装40台单机容量为2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新建一座110KV升压站。

2021

2025

7.50

7.50

68

金洞管理区白果市风电项目(二期)

续建

永州恒能风电开发有限公司

总装机50MW,设计安装23台单机容量为20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

2021

2025

4.5

4.5

69

管道天燃气工程项目

新建

住建局

项目主要建设储气量 70 万立方米的气站一座和中压供气管道 20 公里,主要线路布设是金洞镇龙潜凼至金龙路,沿河街至金洞林场木材检查站,凤凰大道至新金洞中学,燕窝街至和平路 ,人岭街至燕窝街,新屋路至住建局里,民康路至燕窝街,并配套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2021

2025

0.56

0.56

70

35-110KV配电网工程

新建改扩建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扩建110kV变电站1座(金洞变),新增变电容量50MVA;共计新增110kV线路1条/1.5km;金洞管理区预计新建35kV变电站1座,扩建35kV变电站1座,新增变电容量20MVA,推磨轮换主变1台,新增变电容量3.15MVA,电网基建工程投资0.33亿元。

2021

2025

0.33

0.33

71

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

新建改扩建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新建10kV长度81.65km、改造10kV长度93.1km;新建改造10kV配变149台/15.515MVA,新建低压线路315km,电网基建工程投资0.7713亿元

2021